泥石流塌方多次导致列车事故,铁路险情为何难以自动预警?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2-06-07 17:18来源:界面新闻 截至目前,D2809次旅客列车事故造成1名动车司机死亡,另造成1名列车员和7名旅客受伤。 6月4日10时30分许,贵阳北至广州南的D2809次旅客列车行驶在贵广线榕江站进站前的月寨隧道口时,撞上突发溜坍侵入线路的泥石流,导致两节车厢脱轨。 截至目前,事故造成1名动车司机死亡,另造成1名列车员和7名旅客受伤,现场救援工作已经全面展开。 泥石流一般因降雨产生。天气预报显示,今天(6月4日)早上,贵州榕江县一带出现降雨。早上7时16分,榕江县气象台还发布了雷电黄色预警信号,称未来3小时水尾、古州、忠诚等乡镇雷雨天气持续,可能会造成雷电灾害事故。 因降雨导致的次生灾害,两年前在贵广客专也发生过一次。2020年6月7日早上,受连日强降雨影响,贵广客专怀集站至贺州站区间因落石行车受阻,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当时发生事故的位置,同样是在一处隧道附近。 2020年3月30日,从济南开往广州的T179次客运列车在湖南境内侧翻,造成1人死亡、127人受伤。事故原因也是受连日降雨影响,路段发生塌方,导致列车撞上塌方体。 T179次列车侧翻前,曾有村民提前10分钟发现铁路上有塌方,拨打了110报警。但由于地方公安和铁路调度部门之间没有直接联系,辗转通知铁路耗费了宝贵的时间,最终没能避免事故的发生。 该起事故反映出铁路部门和地方部门之间沟通时效问题。2021年6月,交通部等12个单位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铁路沿线安全环境治理工作的意见》,提出“双段长”制度,要求每一段铁路线都配备“铁路段长”和“地方段长”,联合负责铁路线内外安全,建立有效的联动机制。 T179次列车事故发生后,还有专家呼吁应该加强对此类险情的自动预警。当铁路轨道被泥石流或落石覆盖时,自动发出预警信息给沿线列车,列车提前减速或停止,以避免类似事故发生。 实际上,探测异物入侵轨道的技术在铁路领域已经多有应用,但还难以实现完全自动预警。目前,对于铁路沿线安全的监测主要通过人工巡查和视频监控。人工巡查不能保证每时每刻观察到所有路段,视频监控虽然可以24小时监控,但还没办法做到自动报警,仍需要人眼二次识别判断。 参与过京张高铁设计的铁路设计师告诉界面新闻,即使京张作为中国第一条“智能高铁”,也没有完全实现异物入侵自动报警。 该设计师表示,目前车站等室内场所的视频监控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可以实时监控车站内部的人流等情况。京张高铁设计团队曾研究过,是否可以将这一技术应用到户外的铁路,让摄像头识别到异物进入铁路行车界限内时自动报警,即“周界报警”。 但实地考察发现,户外的情况太复杂,偶然因素多,误报率很高。目前的技术仍然无法保证可靠性,所以没有实际应用。京张高铁位于地势比较平坦的华北地区,对于处于山区地带的高铁,自动预警的可靠性将会更低。相对而言,在地铁等封闭的轨道内,可靠性则会提高很多。 该设计师还告诉界面新闻,团队还研究过加装光纤的方案,异物进入碰断光纤即自动报警,但因为技术上还不成熟,最终也没有实际应用。 此外,泄漏电缆、振动电缆、微波墙、红外对射、激光对射、脉冲电子围栏等技术,在铁路周界入侵报警系统中也有研究和应用。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报警系统的自动处理能力会不断提升。 界面新闻了解到,铁路部门和国家气象局对于“大风上车”也已经研究多年。这一构想是将大风信息与列车控制系统自动联动,当预测到大风会经过列车行驶路线时,提前通知列车减速以保证安全。 但是“大风上车”同样未能自动完全实现,仍需要将气象信息传递给地面的调度员,通过人工进行二次判断,主要原因是技术不成熟。高铁列车在户外穿越崇山峻岭,大风的数学模型很难处理。 不过地震预警现在已经可以基本做到。当地震发生后,利用地震传播的时间向震区内的列车发出警示信息,赢得几秒或者几十秒的时间,将列车速度降低保证安全。“现在很多企业都在做这个系统,有国企也有民企,我们都是通过公开招投标确定供应商。”上述铁路设计师说。 对于自然灾害高发路段,有些铁路会进行改线。2019年8月,受持续强降雨影响,成昆铁路凉红至埃岱站间发生岩体高位崩塌,掩埋线路70米,后经抢修通车。不过,成昆铁路仍决定对其中2.4公里的铁路进行改线,以绕避不良地质区段。 此次D2809次列车事故中,动车司机不幸殉职。经车载数据分析,值乘司机在列车行驶至榕江站进站前的月寨隧道内时发现线路异常,在5秒钟内采取了紧急制动措施,列车滑行900多米。高速铁路的防撞墙和轨道结构的整体防护作用避免了列车颠覆坠落。 【中国文旅网版权声明】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站所有,如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文旅网"或"www.cctn.cn"并附文章链接,须确保文章的完整性不得更改曲解原意;摘录和转载的第三方内容,本站无法保证其真实性,亦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属原媒体及作者,如有版权异议请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11月6日,“2024文旅夜游产业大会”在杭州成功举办,大会由全国工商联旅游业商会文旅夜游专业委员会和赛尔文化传媒联合主办。大会以“以夜兴游,以游兴城”为主题,聚焦夜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现场汇集了政府领导、旅游专家、演艺导演,以及文旅集团、旅游景区、夜游策划、项目投资、建设运营等夜游相关单位的负责人300余人,共同探寻夜游产业发展新蓝海,携手打造更可持续的夜游产业新生态。大会开幕式当前夜... 伴随城市休闲旅游的不断升温,“沉浸+”的边界不断向文旅行业拓展,作为城市日常人流最集中的地方之一,拥有公共性、趣味性、文化性、开放性、生态性等众多属性的城市公园正逐渐成为夜间文旅布局的新热点。2023年金秋十月,福建省三明市与阳光媒体集团联手打造的沉浸式文旅新作《灵境·麒麟山》即将在三明市的“岁月客厅”——麒麟山公园进行试演。作为一份以城市公园为载体创新文旅消费场景的新鲜样本,该项目将如何打... 消费券分商旅文体消费券和汽车消费券两类,其中商旅文体消费券共64.5万张,总计4500万元。 6月14日,河北省承德市政府召开的“全承钜惠”惠民促消费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为进一步激发消费活力,营造消费氛围,促进消费回补,拉动消费增长,承德市将于6月18日至30日期间,在全市范围内投放价值5500万元惠民消费券。 据悉,消费券分商旅文体消费券和汽车消费券两类。其中,商旅文体消费券共64.5... 目前全球超过60个国家没有旅行限制或入境要求。进入2022年,随着各国在出境游政策上的不断努力与探索,全球旅游业局部升温的趋势越发明显。6月7日,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称,国际航空业正在快速复苏。2021年,国际旅行仅占2019年疫情前水平的25%,但今年一季度这一比例已恢复至48%。欧洲、北美和拉美的国际旅行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的60%。不过,目前亚洲地区仅恢复到2019年疫情前水平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