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调查:55%受访者现在更有可能在国内旅行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2-06-04 22:01来源:中国网

6月4日电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执行理事会第116届会议将于6月7日至8日在沙特阿拉伯吉达举行,由沙特旅游部主办。此前,一项YouGov主持并由沙特阿拉伯旅游部委托的《未来旅游调查》显示,在经历了两年的大流行和封锁之后,Travelers的态度发生了变化,55%的受访者现在更有可能在国内旅行,32%的人比COVID之前更愿意进行国际旅行。

调查表示,未来旅游面临不确定性。44%的公众希望新规则 和技术 来简化旅行, YouGov对11个国家的民意调查发现:34%的人希望旅行更具可持续性,29%的人呼吁地球和健康先于利润。

调查说,经济不确定性和价格上涨抑制了未来6个月的旅行热情。42%的人可能或非常有可能出国度假,而39%的人不太可能或不太可能这样做。中国人、日本人和美国人对国际旅行的前景最不乐观。相比之下,英国人,印度人和沙特人认为自己最有可能在未来6个月内出国旅行。调查称,COVID对全球影响最大的是商务旅行。只有18%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可能或非常有可能出国出差。

调查认为,加强旅游业和适应未来 对更大可持续性和复原力的需求是议程上的重中之重。在大流行之前,旅行和旅游业(包括其直接,间接和诱导影响)占全球创造的所有新工作岗位的四分之一,占所有工作岗位(3.33亿)的10.3%,占全球GDP的10.3%(9.6万亿美元)。

据了解,本项调查涉及到中国、美国、英国、德国、印度、日本、沙特阿拉伯、墨西哥、韩国、西班牙和瑞典等国家,接近14,000人接受了该项调查。

【中国文旅网版权声明】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站所有,如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文旅网"或"www.cctn.cn"并附文章链接,须确保文章的完整性不得更改曲解原意;摘录和转载的第三方内容,本站无法保证其真实性,亦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属原媒体及作者,如有版权异议请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相关推荐
消费券分商旅文体消费券和汽车消费券两类,其中商旅文体消费券共64.5万张,总计4500万元。  6月14日,河北省承德市政府召开的“全承钜惠”惠民促消费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为进一步激发消费活力,营造消费氛围,促进消费回补,拉动消费增长,承德市将于6月18日至30日期间,在全市范围内投放价值5500万元惠民消费券。  据悉,消费券分商旅文体消费券和汽车消费券两类。其中,商旅文体消费券共64.5...
目前全球超过60个国家没有旅行限制或入境要求。进入2022年,随着各国在出境游政策上的不断努力与探索,全球旅游业局部升温的趋势越发明显。6月7日,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称,国际航空业正在快速复苏。2021年,国际旅行仅占2019年疫情前水平的25%,但今年一季度这一比例已恢复至48%。欧洲、北美和拉美的国际旅行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的60%。不过,目前亚洲地区仅恢复到2019年疫情前水平的...
如何让相对零散的酒店资产凝心聚力,地方旅投酒店给出的答案是品牌化建设。近日,四川旅投将省直部门和省属企业酒店资产正式移交给安逸酒店集团。成立于2021年岁末的安逸酒店集团,是四川旅投旗下的综合性酒店集团。无独有偶,浙旅投旗下的雷迪森酒店集团在经过一年多时间的酒店资产整合之后,实现了雷迪森品牌的全面焕新,培育了以“雷迪森”为母品牌的全域品牌矩阵。当地方旅投的酒店资产整合完成之后,品牌化就被提上...
随着高考的结束,毕业旅行季正式拉开序幕。6月13日,同程旅行发布《“毕业旅行季”消费趋势报告》(下称“报告”),对高考毕业生及同龄用户群体的旅行消费趋势进行分析。毕业季旅行作为“后高考经济”的一部分,深受毕业群体的关注。同程旅行数据显示,截至6月13日上午,以“毕业旅行”为关键词的搜索量周环比上涨超过400%,结伴露营、周边城市深度游等关键词热度上涨明显,其中,广东、安徽、山东等省份是用户最...
快讯

快讯

副标题

06/15

2022

06/15

2022

06/15

2022

06/15

2022

06/15

2022

06/15

2022

06/10

2022

06/10

2022

06/10

2022

06/10

2022

06/10

2022

06/10

2022

06/10

2022

06/10

2022

06/10

2022

06/10

2022

06/10

2022

06/10

2022

06/10

2022

06/10

2022

文博

文博

副标题

户外

户外

副标题

人物

人物

副标题

乐园

乐园

副标题

活动

活动

副标题

业务邮箱:info@cctn.cn    京ICP备2021027040号-1

Copyright © 2023 China Cultural Tourism Network All Rights Reserved

微信公众号

微信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