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酒店碳实力,迎接“双碳”新挑战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2-06-02 21:56来源:酒店评论

当下“碳达峰、碳中和”成为社会高度关注话题。人们普遍意识到“双碳”战略将深深影响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这种局面在酒店行业也不例外。但行业中鲜有人能说清“双碳”战略到底会对酒店业有怎样的影响。笔者结合自己的专业和立场,希望带给读者一点启发。


迎接两个方面的挑战


一方面是来自行政主管部门的减排要求。各种强制性、限制性或鼓励性的政策、法规、标准将逐级落实到每个酒店头上。


2021年10月,国务院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对全国碳达峰任务做出了宏观部署。同月,住建部批准了最新标准《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 55015-2021),其中不但提出了更高的建筑节能标准,并且将建筑碳排放计算作为强制要求,该标准适用范围覆盖新建建筑、既有建筑改造的各个阶段,并要求“全文强制,必须严格执行”,于2022年4月1日起实施。2022年3月,住建部印发《“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标志着中央层面有关建筑碳排放的政策文件体系基本完备,地方各级政策将随之出台。


一些先进城市已经率先发布了多项政策或标准,如北京市自2021年以来,陆续发布《北京市进一步强化节能实施方案》、《企事业单位碳中和实施指南》(DB11/T 1861-2021)、《北京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2年行动计划》等,可以看出政策体系正在自上而下深入细化,走向具体操作层面。据了解,上海、深圳、杭州、成都等城市都在紧锣密鼓地制定和出台相关政策,在超大城市的带领下,二、三线城市必然跟进。预计2022年内,区县级别的政策也将陆续出台,届时酒店将切实感受到来自行政部门非常具体的减碳要求。践行“双碳”战略,没有酒店能够置身事外。


另一方面的挑战将来自酒店顾客。“碳中和”的终点是全民“碳中和”,不单是企业,每一个自然人都需要承担“碳减排”义务。我们不妨想象一下:一位顾客在网上预订酒店,首先筛选出了几个价格符合预期的目标,然后一一对比每个客房的碳排放量,在综合了个人“碳指标”承受能力之后,选择了碳排放最低而不是价格最低的客房。


“碳中和”时代,我们消费的同时也是对“碳”的消费,个人碳排放超标不仅意味着经济成本,还可能会影响个人征信、社会画像或其他社会性标签。通过实施“碳足迹”限制个人碳排放,推动公众养成低碳消费习惯,促使市场提供更加低碳的产品和服务,自下而上倒逼整个供应链自觉走向“碳中和”,是即将发生的深刻社会变革。


根据《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上述场景的实现并不遥远,该方案提出将“绿色生活方式成为公众自觉选择”作为“十五五”主要目标,意味着我国个人“碳足迹”管理体系将在2030年前逐步完善。目前在支付宝上,个人碳排放激励工具“蚂蚁森林”已运行多年,个人碳足迹管理的技术储备早已悄悄开始。广大涉外酒店也许会更早地感受到这一挑战,因为计划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欧洲很可能将率先实施“碳足迹”管理,来自欧洲的旅客会首先提出碳排放量的问题。


“碳实力”将成为酒店核心竞争力


社会上存在一种错误认知,认为“碳中和”是欧美发达国家限制发展中国家的阴谋,而中国是被迫做出“双碳”承诺的。笔者认为中国承诺“双碳”目标完全是主动的。尽管实现目标难度非常大,但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解决能源安全和掌握国际贸易话语权,是我国实现弯道超车、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国的“双碳”承诺是中央高瞻远瞩,洞察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趋势制定 的宏伟战略,是极为庄重、坚定不移、毋庸置疑的。


酒店应当正确认识“双碳”战略。来自行政部门的要求会增加酒店的支出,来自顾客的需求会影响酒店的收入,如果我们将这些挑战视为新的麻烦则麻烦会越来越多;如果我们将其视为提高自身产品竞争力的机会则柳暗花明。降碳控碳的“碳实力”将成为未来社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从这样的高度认识“双碳”战略时,酒店才有机会超越对手,在“双碳”时代突围成功。


应对“双碳”挑战的建议


对于一家酒店而言,首先应当积极采取措施减少能源消耗。节能改造是酒店多年来始终关注的问题,但过去酒店实施节能改造多是自发行为,没有国家规范要求,也没有集团统一规划,因此难以形成标准评价体系。今天,酒店需要从“碳视角”重新审视节能计划:除了节能效益之外,节能项目能够实现多少碳减排?碳减排量和项目技术指标能否满足国家强制性要求?技术路线是否符合政策导向?是否满足企业集团的碳规划要求?这些问题要求酒店实施节能改造前必须依据国家和集团要求制定目标,提出明确的技术要求。


我国建筑“碳中和”技术路线已明确,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提高能源系统电气化水平,减少化石能源的直接消耗,例如以热泵技术取代燃气锅炉;


(2)通过节能改造提升现有能源系统效率,例如通过智能控制技术提高制冷系统效率;


(3)可再生能源利用,例如屋面光伏系统、小型风力发电设备、储能技术应用等;


(4)运维智能化,例如通过能源管理信息化平台实施精细化运维管理。


根据目前政策动向预测,到2030年,酒店将被要求电气化率达到100%,整体能效提升20%以上,屋面光伏“能上尽上”。酒店实施节能改造至少应当遵循上述路线和指标,避免走弯路。


除了节能改造,酒店还需要适时启动“碳足迹管理体系认证”(如ISO14067),在采购环节对供应链提出碳排放控制要求,为即将到来的顾客挑战做好准备。


对酒店集团而言,首先应进行“碳中和”规划,绘制集团“碳中和”路线图,制定和分解集团减排目标,指导下属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北京市《企事业单位碳中和实施指南》、国资委《关于推进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对企业集团实施“碳中和”给出了科学的指导,非常值得参考借鉴。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提升碳实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科学合理的规划、专业技术人才以及软硬件条件支撑。对绝大多数的酒店或企业来说,不可能也无必要单打独斗地去解决这些问题,借助专业机构和平台提升自身“碳实力”是现实的选择。


专业机构包括碳规划咨询机构、碳足迹认证机构、碳减排量认证机构、碳资产管理机构、节能项目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节能服务公司等。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一些领先的节能服务公司正在发展综合能源服务业务,提供从节能项目投资、设计、施工到能源托管的长链条服务。


煦联得是酒店综合能源服务行业领导者,为众多知名酒店及业主提供全面的能源服务。目前,煦联得正致力于构建服务于建筑能源用户的综合能源服务平台。通过联合专业咨询机构,为建筑业主提供从碳规划、节能改造、能源管理到碳金融、碳交易、碳资产管理的一站式“碳中和”服务,帮助广大中小能源用户最大化碳权益。


单一的能源用户无法与能源方议价,碎片化的碳资产也形不成真正有价值的资产。在“碳中和”过程中,酒店行业需要依托专业平台,一起规划探索,一起实施碳资产管理,化零为整,才能在碳产业链条中获得应有的话语权。

【中国文旅网版权声明】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站所有,如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文旅网"或"www.cctn.cn"并附文章链接,须确保文章的完整性不得更改曲解原意;摘录和转载的第三方内容,本站无法保证其真实性,亦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属原媒体及作者,如有版权异议请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相关推荐
全国工商联旅游业商会文旅夜游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23中国文旅夜游大会”将于2023年6月18日在北京嘉里大酒店隆重举行。本次大会以“溯光笃行·创变新生”为主题,旨在落实《“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提出的要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推进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的规划部署,探索新时代背景下夜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战略,报告...
消费券分商旅文体消费券和汽车消费券两类,其中商旅文体消费券共64.5万张,总计4500万元。  6月14日,河北省承德市政府召开的“全承钜惠”惠民促消费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为进一步激发消费活力,营造消费氛围,促进消费回补,拉动消费增长,承德市将于6月18日至30日期间,在全市范围内投放价值5500万元惠民消费券。  据悉,消费券分商旅文体消费券和汽车消费券两类。其中,商旅文体消费券共64.5...
目前全球超过60个国家没有旅行限制或入境要求。进入2022年,随着各国在出境游政策上的不断努力与探索,全球旅游业局部升温的趋势越发明显。6月7日,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称,国际航空业正在快速复苏。2021年,国际旅行仅占2019年疫情前水平的25%,但今年一季度这一比例已恢复至48%。欧洲、北美和拉美的国际旅行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的60%。不过,目前亚洲地区仅恢复到2019年疫情前水平的...
如何让相对零散的酒店资产凝心聚力,地方旅投酒店给出的答案是品牌化建设。近日,四川旅投将省直部门和省属企业酒店资产正式移交给安逸酒店集团。成立于2021年岁末的安逸酒店集团,是四川旅投旗下的综合性酒店集团。无独有偶,浙旅投旗下的雷迪森酒店集团在经过一年多时间的酒店资产整合之后,实现了雷迪森品牌的全面焕新,培育了以“雷迪森”为母品牌的全域品牌矩阵。当地方旅投的酒店资产整合完成之后,品牌化就被提上...
快讯

快讯

副标题

05/28

2023

06/15

2022

06/15

2022

06/15

2022

06/15

2022

06/15

2022

06/15

2022

06/10

2022

06/10

2022

06/10

2022

06/10

2022

06/10

2022

06/10

2022

06/10

2022

06/10

2022

06/10

2022

06/10

2022

06/10

2022

06/10

2022

06/10

2022

文博

文博

副标题

户外

户外

副标题

人物

人物

副标题

乐园

乐园

副标题

活动

活动

副标题

业务邮箱:info@cctn.cn    京ICP备2021027040号-1

Copyright © 2023 China Cultural Tourism Network All Rights Reserved

微信公众号

微信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