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杀熟”:科技问题,科技解决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2-03-24 12:23来源:品橙旅游 刚过“315”,多家在线平台、App就宣布关闭算法推荐键,这一举动一方面是为了响应消费者对于保护数据隐私的要求,当然也可以看作是对广受诟病的“大数据杀熟”的解决迈出的一步。 “大数据”“算法”本来是重要的优化工具,但近年来,却与“价格定位”联系在了一起,成为了“杀熟”的凶器。 既然是技术,它真的不能被技术反制吗? “大数据杀熟”能破吗?早在“十三五”期间,大数据就被寄予厚望。当时,有专家表示,数字经济将成为中国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弯道超车的机会,数据已经成为国家基础性的战略资源。当互联网用户红利消失,增量市场变成存量市场,企业需要依靠数据进行精细化运营,让数据变成生产力。 但也是2016年前后,“大数据杀熟”甚嚣尘上。这种通过大数据分析和预测的手段,对于同样的商品和服务,对不同对象收取不同价格的现象,可以说是人们享受大数据技术带来的便利而产生的一个副作用,其本质还是商家利用购买者的隐私数据来赚取超额利润。 ©摄图网 面对这个现象,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一种认为:现在个人数据隐私权的牺牲,是技术进步的必然代价,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另一种觉得这些大公司实在太可恶了,是在滥用个人数据,一定要制裁它们。 有专家认为,从目前的技术来看,要想真正单纯从技术的角度杜绝“大数据杀熟”事件,还有困难。 联通数科数据智能事业部数据科学家高华超对品橙旅游表示,科技发展让人们进入数据化、智能化时代,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需求,都离不开手机和电脑,更离不开网络,人们的行为也被数据化了。我们可以从技术和监管两个方面来看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技术的角度来说,技术只能保护用户隐私信息不泄露,杜绝“大数据杀熟”很难实现,我们要看到大部分企业收集数据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客户、提高效率。 她说:“企业可以进行‘大数据杀熟 ’的根本原因是信息不对称,但这不应该仅仅是买卖双方之间的博弈,监管者应该发挥监管职能,不然‘大数据杀熟’会愈演愈烈,成为各个行业的潜规则。” 目前国家针对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出台“三法一条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价格法》《个人信息保护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为做好新时代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扎实推进网络强国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021年7月,市场监管总局起草了《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大数据杀熟”“补贴倾销”等“新业态中的价格违法行为”将被给予警告、罚款甚至停业整顿。该规定针对新业态下的“大数据杀熟”、价格补贴等“低价倾销”等行为,将会处上一年年度销售总额1‰-5‰的罚款。 今年3月1日起,《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正式施行,开启了对互联网具体算法加以监管的先河。《规定》对算法贴标签、“杀熟”等行为进行了规制,这也意味着,遏制大数据“杀熟”进入了依法规制“算法”的新阶段。 “虽然监管有盲区,但我们相信,国家对问题的监管会越来越成熟,大数据的发展也会越来越规范、越来越活跃。”高华超强调。 关闭推送能否治本?大数据的可利用方向有很多,其中五类主要的大数据应用方向是:指数、画像、推荐、预测和识别,其中“推荐”是跟消费者息息相关的一个方向。 如前所述,近期多个平台与App关闭了推荐功能,微信、大众点评等 App 还列出了“个人信息收集清单”,告诉消费者自己收集了哪些信息,以及如何使用这些信息。 ©摄图网 对此,高华超表示,一键关闭算法推荐功能有利有弊,一方面给予了用户自主选择是否被大数据监控的权利,保护了用户的知情权、选择权、隐私权,这有利于应对“大数据杀熟”的情况,可以认为是“大数据杀熟”治理非常关键的一步;另一方面,广告或营销是大数据技术的主要应用方向之一和平台收益的来源之一,关闭了算法推荐功能之后,营销内容并不会因此减少,因此个人判断客户接收的广告或推送总量并不会变少,只是会变成自己不感兴趣的广告,这种状态也不见得是大家都喜欢的。 实际上,“大数据”有什么错?管好用好才是关键。 如联通数科在大数据领域拥有完善的数据安全审核体系,对数据安全事件零容忍。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三大底座能力打造和融合,结合5G数据,开发应用物联网数据,实现人物数据融合,云网链三位一体全网一体化能力体系。疫情期间,联通利用大数据和AI能力,助力返校复学复课、企业复工复产,开发的抗疫通信行程码累计调用40+亿次,荣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 高华超认为,大数据技术应当成为企业和消费者信息不对称时代的“媒人”,更好地消除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差,达成企业和消费者互利共赢的局面。 数据化时代,大数据可能比你更了解你自己。企业可以利用大数据对消费者进行全面的画像,对用户的行为进行识别,向消费者进行合理新产品推荐,提高营销效率,达成最大化的投资回报率。同时,企业要注重客户体验,给予消费者更广泛的选择空间,不能一味地投放相同广告,更不能对客户进行差别定价,要不断优化客户体验,实现从产品价值导向到以客户体验价值为中心导向的转换。 被寄予厚望的新技术那有没有一种技术,既可以100%地保护个人数据不被滥用,同时又能够确保将我们的各种需求,及时地告知这些科技企业,让它们能够给我们提供高效的服务呢? 据专业人士介绍,目前来看,有一类技术是可以部分做到的,它就是“隐私增强计算技术”。 ©摄图网 北京相数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CTO黎涛对品橙旅游表示,从技术角度来说,只要商家可以轻易地获取到消费者的个人数据,而使用相关数据不用承担任何责任、也不会因为不当使用数据受到任何惩处的情况下,我们很难杜绝杀熟现象。因此,要杜绝或减少杀熟,就要从技术上对用户的数据进行全方位的保护,确保不应该泄露的用户数据绝不被泄露,而如果出现用户数据泄露必须可以进行源头的追踪和问责,也就是说必须加强“互联网隐私增强计算技术”,让用户的隐私数据切实得以保护,才能缓解或杜绝大数据杀熟现象。 据称,“隐私增强计算技术”可以在用户和APP之间建立一个数据的隔离区,形成每一个人的隐私数据,在网络世界里为个人穿上“铠甲”。同时,它也为各种类型的数据提供一个安全的交流中心。在这样一个环境中,任何一个想要使用数据的人,都要经过验证,并且说明来意,才可以在规则范围内使用数据。这样既发挥出了数据的功效,也避免了数据被滥用,同时也可以为执法人员打开一个合理的窗口,维护这个数据世界环境的秩序。 不过,黎涛也认为,要减少或杜绝大数据杀熟的现象,除技术之外,完善市场闭环监管、推进线上线下一化监管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当今时代,有价值的交叉数据是我们未来几十年里如同石油一般重要的资源。按照这样一个逻辑,开发一种能够允许大家安全地保存、交换和运算数据的平台,就如同在19世纪末关注石油开采炼油和内燃机开发的技术一样,有巨大社会意义。 有科学家表示:“科技带来的问题,不妨用科技来解决”。面对大数据“杀熟”这样的技术伦理困境,其实可以向前一步,考虑如何用更良善的科技来治理和解决。 【中国文旅网版权声明】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站所有,如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文旅网"或"www.cctn.cn"并附文章链接,须确保文章的完整性不得更改曲解原意;摘录和转载的第三方内容,本站无法保证其真实性,亦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属原媒体及作者,如有版权异议请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驭光而行 · 聚势启新2024光影演艺产业论坛一、论坛背景2023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电总局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视听电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发展数字舞台和智慧文博视听系统,聚焦视听科技与文化创意融合应用,发展运用LED屏、投影、虚实互动、裸眼3D、AR呈现和专业音响等技术产品的视听系统。光影演艺作为文旅夜游产业的重要组成,融合了声、光、电、... 伴随城市休闲旅游的不断升温,“沉浸+”的边界不断向文旅行业拓展,作为城市日常人流最集中的地方之一,拥有公共性、趣味性、文化性、开放性、生态性等众多属性的城市公园正逐渐成为夜间文旅布局的新热点。2023年金秋十月,福建省三明市与阳光媒体集团联手打造的沉浸式文旅新作《灵境·麒麟山》即将在三明市的“岁月客厅”——麒麟山公园进行试演。作为一份以城市公园为载体创新文旅消费场景的新鲜样本,该项目将如何打... 消费券分商旅文体消费券和汽车消费券两类,其中商旅文体消费券共64.5万张,总计4500万元。 6月14日,河北省承德市政府召开的“全承钜惠”惠民促消费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为进一步激发消费活力,营造消费氛围,促进消费回补,拉动消费增长,承德市将于6月18日至30日期间,在全市范围内投放价值5500万元惠民消费券。 据悉,消费券分商旅文体消费券和汽车消费券两类。其中,商旅文体消费券共64.5... 目前全球超过60个国家没有旅行限制或入境要求。进入2022年,随着各国在出境游政策上的不断努力与探索,全球旅游业局部升温的趋势越发明显。6月7日,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称,国际航空业正在快速复苏。2021年,国际旅行仅占2019年疫情前水平的25%,但今年一季度这一比例已恢复至48%。欧洲、北美和拉美的国际旅行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的60%。不过,目前亚洲地区仅恢复到2019年疫情前水平的... |
|